零星杂想2

  1. 花费了时间搞懂的东西,一定把它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语言,书写或打字。也可以和别人分享,但很多时候你基本找不到可以分享的对象,那可以给自己讲一遍,你可以把这叫成反思。一定知道,反思和总结不一样,总结的what,反思的是why。不记得谁说的“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一定记录。记录的好处如下,第一,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梳理和强化,相当于自己给自己讲了一遍,如果你能把一个知识能讲出来,和看会了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利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同一个问题会经常把自己绊倒,除非这个知识点已经和你以前的已经完全稳固的知识体系形成强链接。所以为了以后再为难自己,记录下来。
  2. 瀑布学说,以免遗忘。关键的是杀手X,这是内外交汇处。内源12,11,9,8。外源3,7。从10开始往下5,2,1。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内源从大到小均数为10,外源和为10,共有10,5,2,1大到小乘积为10。记住了吗。还有依赖维生素K的Factor有2,7,9,10,有个人总结的好,爱吃酒,死。

零星杂想1

  1. 任何事情不要惧怕它,一定有解决攻克的办法,静下心来,循序渐进,从简单做起,突破恐惧点,勤加练习,多思考,一定可以完全掌握。
  2. 坚决不要固守自己的旧观念,世界在往前更新,自己也要更新,包括观念。不管什么,放空自己,聆听下,尤其是不同领域的观点,更有好处,因为所有学问皆有融通之处,之所以没有打通,仍然做的不够。
  3. 大众,大众,不要刻意融入。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4. 我想建立一个组织“共读社”,各个学科的人用大道至简的语言讲授他们的学科以及他们在各自学科的领悟。
  5. 切记,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千万不要去评判更不要去攻击别人。
  6. 想成功,去看那些你认为失败的人怎么做的,把那些特质尽量去掉。
  7. 人是分层级的,但层级直接可以跳跃,有点像电子。若想去高的层级那么就努力充电,跳出去。如果不努力也会向下一级湮灭。对于每一个层级的人来说,总会有人跳出去。那么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个特定的相对稳定的层级内的人来说,跳出去的人一定和待在原地的人有不同的地方,这里可以设置问题障碍,调查跳出去的人和待在原地的人的差异。比如跳出去的人有什么特质?没有跳出的人有什么特质?如果对每个层次的人都做这样的调查,那么跳出去的人应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这些就是推动社会向前的力量。而其他的则是要尽量避免的负向力量。
  8. 我最近持续一段时间焦虑严重,这种焦虑来自对知识的无从把握。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时间总觉得不够,进而焦虑,完全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心情,甚至内心深处的自卑兴趣也冒出来。焦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完全不熟悉的《诊断学》,每个学期都在增加新的内容;实验课也要重头学起;科研上的转换;以前知识的遗忘…让我有些无所适从。我非常庆幸,最近的大量阅读和思考让我找到了彻底化解这种焦虑并回复高效学习的方法。方法可能很多,但是当时你找到适合你的方法的时候,那就不断加强,加强,再加强。
  9. 知识间的融通完全超乎人的想象。骨髓检查,血栓,止血,之前对我来说有点张牙舞爪。但静下心来,搞清来龙去脉,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完全可以短时间内把这些内容melt之后再cast,然后construct到我的身体。像之前的凝血两个方面四个因素,瀑布学说的具体过程及检查的每个指标的原理应用,也可以完全融入自己,并结合自己的其他知识,自信的讲授出去。
  10. 知识之间是漫延,铺张,越来越大。但这里面有核心,最少有一个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你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最好是普适性的。然后再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可以在固有知识体系之上分化,再分化,直至最后任自己取舍,牢不可破却又随意取舍。

开始与结束

很多事情,一旦开始就会完成。而未完成的事很多是没有真正的开头。
如果同时做几件事情,而这几件事情的重要性不等,或者都不是必须要做的。
那么,人会倾向去做相对容易或想做的那件事,时间稍微一耽误,一定有事情不了了之。而这种因为潜在的逃避心理而被逃避的事情,基本会销声匿迹了。
而这种被逃避的事情,我认为会在大脑会有一个不利的刻录或屏障。等下次潜意识想再捡起来的时候,需要克服它。这或许也能解释,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我们对一个字不熟悉,会无形中赋予它一个我们认为可能正确的读音,即使后面我们被纠正了,而没有强化这种正确的意识,久而久之,等再次遇到这个字的时候很可能还会犹豫,到底读什么? 尤其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并强化,大概率会重复犯错。
我一直抽象的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会在大脑中刻下一个路径,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建立了某种知识链接。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记忆深刻的知识点,当初掌握或记忆后没有再忘记的。我至今仍清晰记得小初高的部分课文内容,记得在书上的位置,甚至能记起当时的感觉和学习时候的感触。

(ps:小学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篇课文是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不知道现在的教材还有没有这篇课文)。

一个专注一件事的人,只要坚持住,莫去问什么天赋,一定会做出成绩。 这其中"一件事"的定义很模糊,但每个懂的思考的人一定会为自己专注的事情,划定一个需要专注的事情的范围,虽然这个范围会逐步扩大,但在一定的时空内,这个范围是大概圈定的。

并且,在具体的某个时间段,所做的事也只能是这个范围内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需要分解。

现在的自己有些乱抓,事情零散而无益,进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疑虑。

从舒适区到学习区

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原作者中分别是comfort zone, learning zone和panic zone。
three zones
每个人的分区也不一样

1关于三个区

1.1 the comfort zone

这是大部分人所在的区域(据统计大概80%),在这里我们拥有我们已经获得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区域被定义为最舒适,但是我们很难继续取得更多进步或重建新的技能,因为这些已经是我们做的很好的。如果一直在舒适区重复练习,会做的越来越熟练,但不一定越来越好。

1.2the panic zone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对自己产生焦虑,甚至无法理性思考下一步怎么去做,这已经进入了恐慌区。在恐慌区,所要做的或具有的是如此难,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总体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打击信心,非常失望。和舒适区一样,在恐慌区我们也无法取得进步。但至少说明,已经不满足恐慌区了。

1.3 the learning zone

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就是学习区。只有在这个区域才可以取得进步。不像舒适区那样让我们垂手可得,也不至于像恐慌区那样遥不可及。用一句直白的话说,跳一跳能够得着。

2 如何进入学习区

因为只有在学习区才能有真正的进步,所以要尽可能的待在学习区。那如何进入学习区?

2.1 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Neale Donald Walsch once said: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待在舒适区是人的本性,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再形象不过的例子。
因为这是一件具体的可执行可操作的事情,所以是符合我一直推崇的《六步法》,一个可操作的任何事情的万能公式。具体见我以前写的完整的行动模式:六步法。具体到这里,结合最后列的参考文献,如下

step 1 获取信息

首先问自己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或能力或技能?如果有可能和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交流。读这种主题的书,文章。现在有无限种可能可以获取这种知识,最简单的是就是google。要相信信息的力量,知道越多,相对恐慌越少,越感觉有力量。

step2 指定计划

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开始指定可执行的计划。最好写一个逃离舒适区的具体步骤。开始目标不要指定过高,分步分层进行,自己搭建梯子。及时给自己反馈。也要学会找出核心问题,想办法克服
这里有个有争议的地方,有人建议把计划公之于众,比如家人,朋友等,这样有无形的督促作用。但以前看过一个TED的研究,具体题目不记得了,核心思想是,不要将你的目标公之于众,因为这往往会适得其反,完不成目标。因为一旦公布的时候,心理上有已经完成任务的潜意识,反而会导致后面的实施困难,最终不了了之。我个人也是自己指定目标,自己做。不需要其他人督促。
##step3 开始行动,积极挑战舒适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简单的做起。很喜欢一句名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有太多的事情不是死在路上,而是从未开始。
一旦开始之后,就一路执行下去。把学习的内容,计划中的事情渗入到舒适区。忘记恐惧,享受学习。
----------------- 重复练习----------------
学会了,理解了不等于会运用了,更不能是运用的好
会用也不等于理解,但用的好肯定是理解了。
怎么才能用的好?有10000小时20000小时理论,还有20小时学会理论。一定知道学会和熟练是不一样的。
但学会到熟练之间的桥梁是重复练习,直到成为自己认可的舒适区,简单来说再次遇见会回音熟悉欢喜,而不是掌握不精而排斥

step 4积极态度

不可避免会遇到消极结果或失败,但不要失去信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个时候不能让任何事情迫使自己停下来。过去了就好了。也不要让消极的想法控制你的想法。这个是要清晰知道,不管什么结果,都是在让自己做的更好。

step5 及时反馈

要形成自我反馈自我评判自己的能力。不记得在哪看过一句话,人最高的境界是自己指导自己。如果有老师或其他人能从旁观者角度指导更好,但是如果没有,要学会自我指导,自我诊断。

step6学习区转变为舒适区

一旦我们达成目标,先前这些学习区的内容,就成了我们的技能,除了及时温习巩固,要把它们并回舒适区,再此基础上,重新找到学习区,以形成良性循环。

2.2 从恐慌区进入学习区

在恐慌区容易让人失去思考能力,无助又理不出头绪,容易让人挫败。但总归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回归学习区,那么很容易回到舒适区。所以在恐慌区要静下来思考。按上面的步骤即可。


为什么要停止自我学习?
为什么不想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为什么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仍然接受?


参考资料
THE 3 ZONES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Do what You Are Afraid To Do

年龄

想起圣经的一句话“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如果未能达成某件事或实现某个目标,最脆弱的一个借口是年龄。虽然存在一些事实,比如身体机能的下降,还有必须分离精力给家庭尤其是孩子。但事情皆有其两面性,前者让人更加注重沉思和效率,而后者会带来希望和安慰。所以年龄并不是单向的作用。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会结婚生子, 都会变老,也就是说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必然性很多时候会改变人生的航速,甚至改变航向。

古有三十而立。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时间的延长,这个年龄总体是推后的,在经济,阅历,心智等的影响下。

因为工作关系,我所接触到的人很多都是博士,硕士等。但是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辛苦读书最终的目的是获得一份安逸的工作。学习过程随着学位的获得就终止了,只学习须用的知识,而这不是个例。

从3岁进幼儿园,一级不留,博士毕业大概30岁左右,这个年龄很尴尬,大概要结婚生子。所以,一切也可以理解。神经已经绷紧20年。

年龄,不得不正视它,要呵护身体,但这不能成为止步不前的遮羞布。

忽略年龄,保持热情,空杯学习,懂的应用,不急不躁,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是。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应该可以做到想做的几乎每件事

写在前面:

如果只要对应题目,可以直接调至最后一部分N.学会一件事,只需沉浸20小时

1. 关于记忆,尤其儿童

现在kk每天背诵一首诗词。所用时间在逐渐缩短,并且有些不需要我解释,自己凭字面感觉也能理解个大概。到现在为止一共背了200多首,还背诵了一些古文和他喜欢的诗词。有以下几个思考:
A. 理解诗词意思对记忆有很大帮助。
B. 晚上只要读熟,第二天基本就能背下来。这个发现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英语。
C.克服恐惧心理。
昨天晚上临睡前kk说想背首古诗,我说那就背一首短些的吧,时间晚了。他说想背《七律.登庐山》,这首诗有很多典故和特定历史背景,不容易背,但不想打击他。读着读着他就和我商量能不能换一首?看时间我确实想让他换一首,但更担心他以后对遇到这类诗词有恐惧心理,看到困难就转而求其次,于是我提出和他一起来背诵。他很高兴的同意了。边解释边读,大概10分钟,就可以背诵了。今天早上,符合B经验,他很熟练的就背诵下来。并且说,今天我要背《贺新郎.别友》。很高兴,昨天那短暂的畏惧没有对他造成影响。

D.大人的记忆和儿童不一样,大人记得更快忘的更快,是理解记忆。所以对理解性的记忆更加持久。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升华自己。

2. 关于早起

当我自己的起床的时间提到每天5:30之前那天,kk起床的时间就提前到了6点。闹钟一响,我马上起床。而kk的闹钟就是我的“one, two, three”。
早起直接带来的是一天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拉长。

3. 关于锻炼

身体锻炼还是必须的,能让人更清醒。羽毛球和跑步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运动。所以建议找到适合自己并喜欢的锻炼方式。

4. 提高英语听力,阅读和口语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我来说就是通过TED演讲,Youtube的专业课程和美剧提高了听力并有了质的提高。
阅读的提高则是google和英文文献。
总之,把自己置身于英语环境中。

5.想要的是什么,那你的目标就是什么

大部分迷茫和焦虑来自己能力和对未来的期待互相矛盾。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提升能力,使得匹配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否则,就接受自己的不满意的将来。
借用一个朋友的一句话**“捷径只能是走过千山万水才能总结出来的 没有走过千山万水的人走捷径有可能掉入深渊”**,厚积薄发只能来自积累。

直接来说,如果想理解并重复一篇文章,那就先下载下来,看它里面用到的数据,软件,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进而琢磨其思维,慢慢做到能跳出来看这篇文章。

0123…开始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关键是要动起来,先做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天,十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 好奇害死猫。positive


#N.沉浸20小时,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可以搜索题目:The first 20 hours – how to learn anything

  1. Deconstruct the skill.
  2. Learn enough to self-correct.
  3. Remove practice barriers.
  4. Practice at least 20 hours.

简单来说,

  • 要拆解目标为可执行性的小目标,逐步打好下一步基础
  • 学会自我纠错,练习中能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纠正,这可以通过多查资料等获得
  • 去除让你学习中让自己分心的事情,比如手机
  • 耐心练习20小时,克服挫败感等。每天1个小时,连续20天即可。
    就可以学到你想学会(不是精通,若要精通,需要后续持续练习)任何东西。可以是一门语言,可以一种乐器。
  • 备注,建议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沉浸这个学习过程,把时间弥散到学习过程中。

由此来看,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自学能力的培养

最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这个题目的内容,现在得空。
自学能力对一个人极其重要,尤其是大学之后,自由时间变多,但相对还有老师给上课,对很多学生来说还算不算自学。而一旦大学毕业,继续读书也好工作也好,自学能力就把人显著区分开来了。
什么是自学能力?我的理解是自驱他驱的去主动获取所需知识或技能等的想法,并采取一定的方法付诸行动,常进行反思,并最终得以应用,,直至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让自己成长。

1自驱和他驱

两者并不矛盾。有时并不是兴趣使然,更多的是外在的因素需要我们这么做。有时兴趣是很随机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需要的东西转变成我们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学习的过程会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往下去。
####2想法和行动
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所需具备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大部分人会有改变的想法,但不一定有人去采取行动,而即使采取行动,方法也不一定得当。所以行动和采取的方法很重要。
####3方法
这个时候我们基本是没有人指引的,要靠自己。这也有好处,自己摸索前行,会加深理解,会巩固已有的知识网络,增加大脑的知识连接度。问题是怎么靠自己?这不能凭空说说就行。按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途径或方法
######3.1 先确定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 如果你想写出一篇像别人一样的文章,做出别人那样的类似的实验结果。那就下载下来,读通,知道材料方法,读懂结果。需要什么技术,自己会不会。然后自己有了相应的想法后,就可以了。
  • 如果你想重复别人的文章,加深对流程的理解。那就看其中用到什么数据,软件是什么,流程是什么,然后去下载,进行重复。
  • 如果想考某个级别的英语。比如WES。那就先找几份真题,做一遍,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弱点在那里,是听力,还是阅读,还是速度,那就有目的的加强,最好去参加一次考试,看自己的弱点究竟在哪里。
  • 如果想参加某个培训班,把培训日程拿过来,看能不能自己自学搞定。参加培训班确实有其一定好处,但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否则只是浪费。培训班本质是出售的时间,这个时间不是现场时间,是培训者之前的时间付出。如果我们学不会自学,参加10个培训班也无益。
    ######3.2 制定方法
  • 有规划的制定学习方法。哪里不会学哪里。因为只要确定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会发现自己的弱点在哪里。
  • 怎么学?更多的只能靠自己。这里推荐几个通用的方法和网址
  1. 文献:中文综述看大概,硕博论文看细节,英文文献看进展(还有英语,预感,因为最终我们要写)
  2. google和wiki,bing基本这都可以包罗万象了。不大可能没有你没有的答案。相信自己遇到的问题,别人已经遇到过。感谢互联网。
    3.英语听力:推荐TED,youtube,美剧。
    4.阅读:推荐华盛顿邮报。还可以读原版专著和小说,基本都可以下载到。另外就是英文文献了。

4行动

开始行动并坚持下去,因为你决定这之前,前面已经做了考究,就是要学这项知识或技能,所以不要在这里犹豫以给自己借口。move on。

5.反思

反思很重要,叫反馈也行。要给自己积极的反馈。可以以学习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进展。形成文字的东西才是经过大脑处理过的,对以后回头看很有帮助。不要空反思。
####6.应用
学习的目的是用。有时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可能最终目的是用的,无形中也在用。纯粹的哲学或一些简单的文字,力量有时更加强大,作用的是心和信念,潜移默化,有时自己都感觉不到。

end 内化

反思要一直进行,不断纠错,不断沉淀,直至内化。
相信自己,人本身就是时间的积累。

以前写过一篇应该可以做到想做的几乎每件事

近日杂感

图书馆真是太美好的一个地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作者写的书,都可以随便拿来看,可以连接校园网。窗明几净,书香满溢的环境让人流连。不得不感叹图书馆的变迁,从单纯书籍的存放和借还升级到了可以在其中借阅查看,还可以用电脑。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自动售货机和垃圾箱。

三年前接触Linux并自己摸索系统安装,软件安装,环境配置并进行NGS数据分析。但因为后来各种原因,更多的是处理芯片数据,所以Linux和NGS并未深入,现在想想实为可惜。

因为对个人来说,持续的输入会是质的提高。但所有付诸知识寻求中的时间不会白费,现在再回头温故Linux就像再认识一个老朋友。

而这次,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以前是在Linux系统和windows Ubuntu子系统进行分析。而这次因为过量的数据,原始数据就7个T,配置了服务器,真的很感谢领导的支持。

所以这次还要学习Linux服务器运维的知识,但所幸没那么难。

想来从开始学习R语言,git,Linux很多都是相通的,所以现在python和HTML也都可以明白,下一步会继续学习运用它们。我相信,所有学习并领会过的知识都会成为下一步学习的积淀,有目的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都会成为自己。

明天开始去医院学习一段时间,学校这边和学习的时间会被占用。但知识相通,希望也是积累。

H饮食

译者注

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独自对各种知识的甄别能力,而这种甄别程度和能力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世界认知,思维逻辑。如果我们生命的知识之网足够大足够密集,那我们会进行自动筛选。留住的是嵌入自己思想的永恒,渗出的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道德,知识,思维,理念等。
这篇文章来自对某本书的翻译,如若侵犯版权,请与我联系


第 1 章 花园之门

我盯着妈妈的病床,沉浸在心脏监护器的嘟嘟响声中,它闪烁着微弱且慢的光。她是如此虚弱,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了。我看着妈妈熟睡的脸庞,曾经充满了生机,现在却浮肿又苍白。几年前她得了结肠癌,放射性治疗和化疗外加各种药物让她活到现在,但为此也花了不少钱。现在,她的免疫系统非常虚弱,经不得一点寒冷和感冒。所以,这次因为肺炎她又住院了,肺部充满积水。我感觉如此无助,除了祈祷,我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后来,我生命的太阳陨落,妈妈走了,她再也不必再遭受什么了。但在随之而来的时间里,我内心开始了剧烈斗争,试图弄明白为什么我的妈妈会死,为什么她要遭受这么多。虽然我知道很多癌症是致命的,但是我一直坚信,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她所接受的各种治疗最终要了她的命。我唯一的安慰是在我妈妈弥留之际,她祈祷上帝进到她的心里。作为牧师和儿子,这对我真是莫大的安慰。
我们埋葬了母亲,生活依然继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有料到的事还是发生了,我发现在我的左胸部有一个大的肿块,同时,我的直肠开始流血。医生的话让我将近窒息:我得了癌症,并且这不是其他癌症,而是要了我妈妈命的杀手—结肠癌。
医生的话不断回响在我耳边,我才 42 岁,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份成功的事业。每周,我的生活都有所进步。看起来,现在是我人生的最佳状态。显然,这个蓝球般大小肿瘤的出现太意外了,我绝望极了。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我真的无法理解。“我该怎么做?”这个问题日夜折磨着我,让我不得安宁。我在想,我要不要像妈妈那样接受各种医生建议的治疗。但是想到她所经历的那种恐怖,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最佳选择。
其实,我母亲所经历的对我来说并不是很特殊,因为,做牧师20 年来,我见过太多因为癌症而化疗,放射性治疗和手术的人,更令人悲伤的是,我主持了他们中很多人的葬礼。
其他的一些事情也在困扰着我。这么多癌症病例中,祷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作用,我曾经见过最虔诚的基督徒,无论个人祷告还是集体祷告,接受医疗后,最终还是病情加重,死亡。
我该怎么办?家庭需要我,教堂需要我,而他们大部分的建议是让我接受手术和化疗。我非常害怕,害怕癌症,害怕我母亲所经历的一切。虽然大部分都在给我施加压力,建议我去医院接受治疗,但另外一个方案对我更有吸引力。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祈祷指引。
在非常迷茫的时候,我向莱斯特寻求帮助,他是我在德克萨斯的一个朋友。莱斯特非常健康,常说自己是“胡萝卜汁莱斯特”。我太需要有人与之交流并脱离当前困境了。我承认,他一开始所讲的我并没听进去,事实上,我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他讲的越多,在我内心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强烈,“这是对的”。莱斯特不建议我去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和手术。相反,他鼓励我进行营养治疗。他提供了我一份简单的食谱,生食水果和蔬菜,另外,和大量的新鲜蔬菜汁。
我想,这太简单了!这确实比去医院治疗简单多了,这对我也没什么压力。因此,当天晚上,我把以前的多肉食物,披萨,烹调和加工食品,甜点换成了全生的食物,喝了大量蔬菜汁。我坚持这种饮食方式将近一年。期间,我没有吃任何烹调食物,就是生食水果,蔬菜,每天 1~2 升的鲜榨生蔬菜汁(主要是胡萝卜,其他有绿叶和茎的蔬菜)。我受到莫大鼓舞,我认为这是对我有意义的唯一的选择。
奇迹发生了!几乎同时,我病好了!不到一年,我的肿瘤完全消失了。它变的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消失。但这并不是全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所有的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也消失了!痔疮,低血糖,严重过敏,窦性心律不齐,高血压,疲劳,粉刺,感冒甚至头皮屑,全不见了,完全不见了!
这太让人振奋了,在我这样的年龄,我仍然可以和男孩子一起打
篮球,垒球,轻松慢跑 5 英里,并且精力,耐力比 20 年前都要好。
既然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我的故事,那现在我很乐意分享这种奇妙的饮食方式。你知道,在我被诊断为癌症的 1976 年,我一直在寻找营养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和圣经联系在一起。我自己也一直在体验我的身体和所进食食物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也一直在观察和倾听更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强烈,“这是对的”。莱斯特不建议我去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和手术。相反,他鼓励我进行营养治疗。他提供了我一份简单的食谱,生食水果和蔬菜,另外,和大量的新鲜蔬菜汁。
我想,这太简单了!这确实比去医院治疗简单多了,这对我也没什么压力。因此,当天晚上,我把以前的多肉食物,披萨,烹调和加工食品,甜点换成了全生的食物,喝了大量蔬菜汁。我坚持这种饮食方式将近一年。期间,我没有吃任何烹调食物,就是生食水果,蔬菜,每天 1~2 升的鲜榨生蔬菜汁(主要是胡萝卜,其他有绿叶和茎的蔬菜)。我受到莫大鼓舞,我认为这是对我有意义的唯一的选择。
奇迹发生了!几乎同时,我病好了!不到一年,我的肿瘤完全消失了。它变的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消失。但这并不是全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所有的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也消失了!痔疮,低血糖,严重过敏,窦性心律不齐,高血压,疲劳,粉刺,感冒甚至头皮屑,全不见了,完全不见了!
这太让人振奋了,在我这样的年龄,我仍然可以和男孩子一起打
篮球,垒球,轻松慢跑 5 英里,并且精力,耐力比 20 年前都要好。
既然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我的故事,那现在我很乐意分享这种奇妙的饮食方式。你知道,在我被诊断为癌症的 1976 年,我一直在寻找营养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和圣经联系在一起。我自己也一直在体验我的身体和所进食食物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也一直在观察和倾听更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强烈,“这是对的”。莱斯特不建议我去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和手术。相反,他鼓励我进行营养治疗。他提供了我一份简单的食谱,生食水果和蔬菜,另外,和大量的新鲜蔬菜汁。
我想,这太简单了!这确实比去医院治疗简单多了,这对我也没什么压力。因此,当天晚上,我把以前的多肉食物,披萨,烹调和加工食品,甜点换成了全生的食物,喝了大量蔬菜汁。我坚持这种饮食方式将近一年。期间,我没有吃任何烹调食物,就是生食水果,蔬菜,每天 1~2 升的鲜榨生蔬菜汁(主要是胡萝卜,其他有绿叶和茎的蔬菜)。我受到莫大鼓舞,我认为这是对我有意义的唯一的选择。
奇迹发生了!几乎同时,我病好了!不到一年,我的肿瘤完全消失了。它变的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消失。但这并不是全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所有的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也消失了!痔疮,低血糖,严重过敏,窦性心律不齐,高血压,疲劳,粉刺,感冒甚至头皮屑,全不见了,完全不见了!
这太让人振奋了,在我这样的年龄,我仍然可以和男孩子一起打
篮球,垒球,轻松慢跑 5 英里,并且精力,耐力比 20 年前都要好。
既然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我的故事,那现在我很乐意分享这种奇妙的饮食方式。你知道,在我被诊断为癌症的 1976 年,我一直在寻找营养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和圣经联系在一起。我自己也一直在体验我的身体和所进食食物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也一直在观察和倾听更多的人采取这种简单饮食后的改变。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体验,我的结论是“我们完全可以不生病!” 无论大病还是一般小病都是我们自己加给自己的!几乎每种身体问题(不包含意外事故)都是因为不当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上帝为我们准备的方式去吃,去生活。
自我从结肠癌痊愈后的 30 年里,我学到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上帝所安排的方式和人类的方式之间有太大差异。大部分基督徒想依照上帝旨意去做,避免一切罪恶,他们几乎接受了世界上所教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神的宫殿。
但是,当你观察导致癌症–历史上最可怕和要命的疾病-的两种方式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悲剧。我的母亲寻求的是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医疗,尝试去除疾病,她接受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放疗,化疗和手术,而这些导致了她的死亡。我拒绝按照走这种传统的世界的治疗方式,而遵循上帝的旨意。我转寻圣经并且接受上帝最根本的饮食初衷,这可以在创世纪 1:29 中找到“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就这样,我身体所有的不适都不存在了,包括癌症。
我的经历并不唯一。我的妻子,朗达,1991 年来到我的健康研
讨班(1992 年 4 月 11,我和朗达结婚了)。当时,她穿 20 码的衣服,多的人采取这种简单饮食后的改变。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体验,我的结论是“我们完全可以不生病!” 无论大病还是一般小病都是我们自己加给自己的!几乎每种身体问题(不包含意外事故)都是因为不当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上帝为我们准备的方式去吃,去生活。
自我从结肠癌痊愈后的 30 年里,我学到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上帝所安排的方式和人类的方式之间有太大差异。大部分基督徒想依照上帝旨意去做,避免一切罪恶,他们几乎接受了世界上所教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神的宫殿。
但是,当你观察导致癌症–历史上最可怕和要命的疾病-的两种方式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悲剧。我的母亲寻求的是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医疗,尝试去除疾病,她接受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放疗,化疗和手术,而这些导致了她的死亡。我拒绝按照走这种传统的世界的治疗方式,而遵循上帝的旨意。我转寻圣经并且接受上帝最根本的饮食初衷,这可以在创世纪 1:29 中找到“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就这样,我身体所有的不适都不存在了,包括癌症。
我的经历并不唯一。我的妻子,朗达,1991 年来到我的健康研
讨班(1992 年 4 月 11,我和朗达结婚了)。当时,她穿 20 码的衣服,多的人采取这种简单饮食后的改变。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体验,我的结论是“我们完全可以不生病!” 无论大病还是一般小病都是我们自己加给自己的!几乎每种身体问题(不包含意外事故)都是因为不当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上帝为我们准备的方式去吃,去生活。
自我从结肠癌痊愈后的 30 年里,我学到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上帝所安排的方式和人类的方式之间有太大差异。大部分基督徒想依照上帝旨意去做,避免一切罪恶,他们几乎接受了世界上所教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神的宫殿。
但是,当你观察导致癌症–历史上最可怕和要命的疾病-的两种方式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悲剧。我的母亲寻求的是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医疗,尝试去除疾病,她接受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放疗,化疗和手术,而这些导致了她的死亡。我拒绝按照走这种传统的世界的治疗方式,而遵循上帝的旨意。我转寻圣经并且接受上帝最根本的饮食初衷,这可以在创世纪 1:29 中找到“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就这样,我身体所有的不适都不存在了,包括癌症。
我的经历并不唯一。我的妻子,朗达,1991 年来到我的健康研
讨班(1992 年 4 月 11,我和朗达结婚了)。当时,她穿 20 码的衣服,严重的关节炎使得她几乎瘸着走路。在她改变饮食习惯后大概一年,她掉了将近 70 斤,可以穿 10 码的衣服,并且她的关节炎几乎痊愈。另外,她 7 岁因为脑膜炎而导致的脊椎退化也好了。现在,x-线检查显示她一切正常,而这些是在她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后不到两年。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一个有糖尿病的亲密的朋友,我刚认识他的时候是在 1988 年。那时,他正在用医生开的药品控制血糖浓度。我认识他后,建议他改变饮食习惯,但他不愿意。两年后,医生告诉他,药片对他没用了,他得一天两次去医院注射胰岛素以稳定血糖。我再次告诉他,他需要改变饮食,但是他再次拒绝了。
又两年过去了,医生告诉我朋友他需要去医院截肢,对于接受传统治疗的糖尿病人,这并不稀奇。这次,他对医生说“不,我不要截肢!”。然后,他来到我们的营养研讨班,立即接受上帝饮食。不到 2个周,他不再用胰岛素并且他血糖降到正常范围。现在,他依然远离传统治疗,他的双脚都在!
对于这一切,我只能说“哈利路亚!”经过这么多年,我们见证了太多这种奇妙的证据,甚至有一些更加神奇。人们从吃和对待身体问题的世界的传统方式到遵循上帝的方式。虽然我们的自我管理并没那么容易,我们也经常面对这种革命性信息的抵抗,但有一件事情支持着我一年又一年坚持下去,那就是,太多人在采取哈利路亚饮食后重获健康! 我祈祷这些美妙的证据像鼓舞了我一样能鼓舞你,并且,我希望他们对正在遭遇世俗苦难的人带来希望之光。

只言片语1

对人来说,最宝贵的是身体,大脑和时间。强健的身体,会思考的大脑和统筹的时间,小概率不能带来经济的富足,内心也是满溢幸福。


当一个人长久处于一个狭小不变的环境中,每天面对大致相同的人,事,物,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去思考,那么他的心自然也就小了起来。一来,目光短浅,无法把握全局,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像井底的青蛙。二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会被放大N个等级,足以蒙蔽心智。三来,因为和外界接触太少,思想不退化就算好的了,四来,应该是最恐怖的一种情况,把这种狭隘当作正常,这种环境当作社会甚至是人生的全部舞台,甚至享受这种温暖。一旦面对这种情况,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至少不至于落入这种低俗,混乱,落后的网里。一来,可以多读书,读经典,和哲人进行交流,知道自己心态的苍老与悲凉。二来,多出去走走,哪怕一点点距离,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闻到不同的花香,三来,多看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之类,知道原来我们只是在针尖中跳舞。四来,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买张车票,哪怕不知道目的地,出发吧。第五,我觉得最重要的,找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足够的挑战,开始行动吧。


那些内心持续不断快乐的源泉,在于永远愿意去尝试新的事情并持续不断地付出,而不是躺在平淡的生活里,试图用新的环境来刺激你。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懂其原理,否则这些绕过去的难以后都将绊倒你或辜负你。不懂原理只会操作,只能算机器手,而一旦懂其原理,这些东西就会变成自身的血肉,加上勤学苦练就融入了灵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变幻无穷玄妙莫测。
所以不要试图绕过你本该克服的难。


我静静的坐着,喝着茶,翘着二郎腿,看着你表演,眯着眼睛竟然在你那里看到了猿人的轮廓。就是不知道会进化成人还是逆转为猴?


由可触及的梦想而来的发自内心的自律,坚持和无畏,终会把梦想抓在手中。不可触及的梦,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越是抽象,逻辑,深刻的东西越能让我平静,大脑集中于一念,时而开阔时而狭窄。精神是活跃的亢奋的,而人是平静的。潺潺流水下波涛汹涌,在这种幸福感中,如白驹过隙。如果这种认知和幸福足够支持人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外物一切皆逝,所需所求甚少,对于自身来说,也就活得简单,坦荡,无惧,无忧,世界所缠绕错节形成的滴水不漏的网对我们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是我们需强大深刻到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能够形成至少可以支撑我们的生存理念和哲学观,否则,终究崩溃。而这种崩溃要么让你更强大更完善,要么毁灭。


畏惧明天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因为踌躇而消耗了时间,如果真的需要悲伤,那尽情悲伤一分钟,然后开始前行。否则,永远不会迈开脚步。挑战自己吧,否则怎么知道这颗种子在自己的努力浇灌下开出怎样绚丽的花朵。


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或独特之处,但这种独特应该带来让自己出类拔萃的积极影响,比如可以让你更有能力,做事效率更高,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等。总之是阳光积极的一面。否则这种独特实则是一种修养不足,着实需要改正的。也就是说,你的能力应该称得起你的独特,而你的独特又能反过来增强你的能力。


偌大一棵海棠树,从开始偶尔的开花到最后繁花似锦也就三天时间。没有雨没有太大风,就独自凋谢了。感叹花期太短,但在盛开的时候,海棠树下驻足拍照留影者络绎不绝。我不知道这和毛竹三年几乎不长,而是疯狂扎根,而接着到了雨水充足的春天,几天之内长到十几米有没有相似之处,人呢?是不是我们也只看到了别人的风光和成功而没有看到背后的汗水?而我们自己却一直没有扎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局是鱼死网破还是委曲求全不得而知。贪婪诱发了阴谋,金钱绑架了信用,每个字都浸染了利益。


庖丁解牛
凡事皆有窍门,或者说凡事都有它的道,规律或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琢磨就会发现其中的道。只要我们顺着这种道去做,就会游刃有余。否则如逆水行舟,费了大力气起不到好的效果,这种过程也会折磨人的耐心。
所以假如你做某件事,时间和精力都进去了,但没有效果,那就停下来,思考下,这其中哪里肯定有问题,阻挡着这种前进的步伐,无形消耗着你。不要觉得这耽误时间,这实际是在节约时间。当这种思维形成我们的习惯和性格,那么我们整个人都是游刃有余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各方面的盲区。看同样的一份文字即使简单到只有几十个字符,侧重点或检查的错误点也总是不同。有的人一眼就可以发现不一样的地方,而有的自始至终都无法察觉。除了这种直接表现为视觉上的盲区更可怕更多的是思维盲区。很多时候,面对同样的事情,思维不会一样。虽然这和知识储备,性格,能力等都有关系,但最关键的应该还是心态。假如我们把心态放的低一些再低一些,认真一点再认真一点,仔细查看,恐怕大部分的小瑕疵小疑问都能被我们发现。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切不可把自己放高,哪怕就1厘米,也会失去太多太多。


到了现在的年龄都不好意思再矫情的说什么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那是读书那会儿纠结的事或者是年轻时候该纠结的事。之后只能是不断修正进化的过程。没有终极的定义,只有一路走来的脚印中浸透了雨雪,才可以迎风欢笑或痛哭。


昨天儿子对我说,“妈妈,死亡就是永远不会再活过来了是吗”。我说“是的,死亡就是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儿子说“但是,妈妈你说过,只要不浪费时间,就是在延长生命”。


我始终因为,人一切的疾病的根源的是不和谐的心情(比如压抑,抑郁,悲伤,气氛,恐惧,压力等)导致体内某些有害物质的释放,不仅仅是影响心情还影响身体,最终导致平衡被打破,而机体尽最大努力维持我们的平衡,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顾其一顾不得其二。而对抗这一切最有效的仍是我们内心的平静与弹性。所以,我们不能让别人来偷走我们有限生命里的每一缕阳光,每一份美好的心情,每一分钟。


我们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思考过的问题甚至做过的梦都在我们的大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记忆,形成了点,面,编织了部分的网。某一天,我们面对一个大的疑惑或同时面对复杂的现象,我们深入思考,突然触及到的一个记忆点可能会引起整个记忆网的共振,各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记忆点可能都被联结起来,我们幡然醒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甚至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会有革命性的创新想法等,大家称之为灵感。如此,所谓的灵感都是有依托有基础有准备的,怎么可能凭空产生呢?厚积薄发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吧。